拆掉思维里的墙:买房VS买梦想
热1 已有 230 次阅读 2011-03-30 10:11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我们尝试翻阅国内大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档案,发现他们都在最适合开始创业的年代,选择创业而不是买房。
1998年马化腾五人凑了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创办网易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自己的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房产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37岁,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
回头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吗?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当你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会用来买房,还是用来创业?(转载于第一财经)
我们尝试翻阅国内大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档案,发现他们都在最适合开始创业的年代,选择创业而不是买房。
1998年马化腾五人凑了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创办网易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自己的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房产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37岁,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
回头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吗?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当你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会用来买房,还是用来创业?(转载于第一财经)
生命似水 哪段不美? 陈尧 chenyao_51086@139.com QQ:574311843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