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最新:facebook脸书下载地址


福利:怎么注册一个可以看明星名人福利的facebook账号?


推荐:facebook脸谱邀请码(最新免费)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已有 98 次阅读   2021-08-15 13:30

注:依地藏论坛 校勘稿 乾隆大藏经视频制作组依据中华大藏经,房山石经,最终校对修正了乾隆大藏经的笔误,以及网络佛经常见的错误,详细修正处,请参阅我们制作的视频。

乾隆大藏经·大乘涅槃部·第0110部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梵 宋沙门慧严慧观同谢灵运再治 

圣行品第十九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是阴因缘。所谓集者还爱于有。爱有二种爱己身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出家之人有四种爱。何等为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复有五种贪著五阴。随诸所须一切爱著分别校计无量无边。善男子爱有二种一者善爱不善爱。不善爱者凡愚之求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善法爱者复有二种不善与善。求二乘者名为不善求大乘者是名为善。善男子凡夫爱者名之为集不名为谛。菩萨爱者名之实谛不名为集。何以故为度众生所以受生不以爱故而受生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于余经中为诸众生说业为因缘或说憍慢或说六触或说无明为五盛阴而作因缘。今以何义说四圣谛独以爱性为五阴因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诸因缘者非为非因但是五阴要因于爱。善男子譬如大王若出游巡大臣眷属悉皆随从爱亦如是随爱行处是诸结等亦复随行。譬如腻衣随有尘著著则随住爱亦如是随所爱处业结亦住。复次善男子譬如湿地则能生芽爱亦如是能生一切业烦恼芽。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大乘大般涅槃深观此爱凡有九种如债有余如罗刹女妇如妙华茎有毒蛇缠之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如淫女如摩楼迦子如疮中瘜肉如暴风如彗星。

 

云何名为如债有余善男子譬如穷人负他钱财虽偿欲毕余未毕故犹系在狱而不得脱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以有爱习之余气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如债有余。

 

善男子云何如罗刹女妇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罗刹女纳以为妇。是罗刹女随所生子生已便食食子既尽复食其夫。善男子爱罗刹女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生善根子随生随食善子既尽复食众生令堕地狱畜生饿鬼唯除菩萨。是名如罗刹女妇。

 

善男子云何如妙华茎毒蛇缠之譬如有人性爱好华不见华茎毒蛇过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终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贪五欲华不见是爱毒蛇过患而便受取即为爱蛇之所毒螫命终即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如妙华茎毒蛇缠之。

 

善男子云何所不便食而强食之譬如有人所不便食而强食之食已腹痛患下而死爱食如是五道众生强食贪著以是因缘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所不便食而强食之。

 

善男子云何如淫女譬如愚人与淫女通而彼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爱之淫女亦复如是愚人无智与之交通而是爱女夺其所有一切善法善法既尽驱逐令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淫女。

 

善男子云何如摩楼迦子譬如摩楼迦子若鸟食已随粪堕地或因风吹来在树下即便生长缠绕束缚尼拘罗树令不增长遂至枯死爱摩楼迦子亦复如是缠缚凡夫所有善法不令增长遂至枯灭既枯灭已命终之后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如摩楼迦子。

 

善男子云何如疮中瘜肉如人久疮中生瘜肉其人要当勤心疗治莫生舍心。若生舍心瘜肉增长虫疽复生以是因缘即便命终。凡夫愚人五阴疮痍亦复如是爱于其中而为瘜肉应当勤心治爱瘜肉。若不治者命终即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如疮中瘜肉。

 

善男子云何如暴风譬如暴风能偃山夷岳拔于深根爱欲暴风亦复如是于父母所而生恶心能拔大智舍利弗等无上深固菩提根本唯除菩萨。是名如暴风。

 

善男子云何如彗星譬如彗星出现天下一切人民饥馑病瘦婴诸苦恼爱之彗星亦复如是能断一切善根种子令凡夫人孤穷饥馑生烦恼病流转生死受种种苦唯除菩萨。是名如彗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爱结如是九种。善男子以是义故诸凡夫人有苦无谛声闻缘觉有苦有苦谛而无真实诸菩萨等解苦无苦是故无苦而有真谛。诸凡夫人有集无谛声闻缘觉有集有集谛诸菩萨等解集无集是故无集而有真谛。声闻缘觉有灭非真菩萨摩诃萨有灭有真谛。声闻缘觉有道非真菩萨摩诃萨有道有真谛。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见灭见灭谛所谓断除一切烦恼。若烦恼断则名为常灭烦恼火则名寂灭烦恼灭故则得受乐。诸佛菩萨求因缘故故名为净更不复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以出世故故名为我常于色声香味触等若男若女若生住灭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取相貌故名毕竟寂灭真谛。善男子菩萨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灭圣谛。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道圣谛善男子譬如闇中因灯得见粗细之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因八圣道见一切法所谓常无常有为无为有众生非众生物非物苦乐我无我净不净烦恼非烦恼业非业实不实乘非乘知无知陀罗骠非陀罗骠求那非求那见非见色非色道非道解非解。善男子菩萨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道圣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八圣道是道圣谛义不相应。何以故如来或说信心为道能度诸漏。或时说道不放逸是诸佛世尊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是菩萨助道之法。或时说言精进是道。如告阿难若有人能勤修精进则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观身念处若有系心精勤修习是身念处则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正定为道。如告大德摩诃迦叶夫正定者真实是道非不正定而是道也。若入正定乃能思惟五阴生灭非不入定能思惟也。或说一法若人修习能净众生灭除一切忧愁苦恼逮得正法所谓念佛三昧。或复说言修无常想是名为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无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说空寂阿兰若处独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为人演法是名为道。若闻法已疑网即断疑网断已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持戒是道。如告阿难若有精勤修持禁戒是人则度生死大苦。或时说言亲近善友是名为道。如告阿难若有亲近善知识者则安净戒。若有众生能亲近我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时说言修慈是道。修学慈者断诸烦恼得不动处。或时说言智慧是道。如佛昔为波阇波提比丘尼说姊妹如诸声闻以智慧刀能断诸流诸漏烦恼。或时如来说施是道如佛往昔告波斯匿王大王当知我于往昔多行惠施以是因缘今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八圣道是道谛者如是等经岂非虚妄若彼诸经非虚妄者彼中何缘不说八道为道圣谛若彼不说如来往昔何故错谬然我定知诸佛如来久离错谬。

 

尔时世尊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欲知菩萨大乘微妙经典所有秘密故作是问。善男子如是诸经悉入道谛。善男子如我先说若有信道如是信道是信根本是能佐助菩提之道是故我说无有错谬。善男子如来善知无量方便欲化众生故作如是种种说法。

 

善男子譬如良医识诸众生种种病源随其所患而为合药。并药所禁唯水一种不在禁例或服姜水或甘草水或细辛水或黑石蜜水或阿摩勒水或尼婆罗水或钵昼罗水或服冷水或服热水或蒲萄水或安石榴水。善男子如是良医善知众生所患种种药虽多禁水不在例。如来亦尔善知方便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广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

 

复次善男子如有一人善解众语在大众中。是诸大众热渴所逼咸发声言我欲饮水我欲饮水是人即时以清冷水随其种类说言是水或言波尼或言郁特或言纱利蓝或言婆利或言婆耶或言甘露或言牛乳以如是等无量水名为大众说。善男子如来亦尔以一圣道为诸声闻种种演说从信根等至八圣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师以一种金随意造作种种璎珞所谓钳锁环钏钗珰天冠臂印虽有如是差别不同然不离金。善男子如来亦尔以一佛道随诸众生种种分别而为说之或说一种所谓诸佛一道无二。复说二种所谓定慧。复说三种谓见智。

 

复说四种所谓见道修道无学道佛道。复说五种所谓信行道法行道信解脱道见到道身证道。复说六种所谓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佛道。

 

复说七种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复说八种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复说九种所谓八圣道及信。复说十种所谓十力。复说十一种所谓十力大慈。

 

复说十二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复说十三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复说十六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及佛所得三正念处。复说二十道所谓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念佛三昧三正念处。善男子是道一体如来昔日为众生故种种分别。

 

复次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所燃故得种种名所谓木火草火糠火䴬火牛马粪火。善男子佛道亦尔一而无二为众生故种种分别。

 

复次善男子譬如一识分别说六若至于眼则名眼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无二如来为化诸众生故种种分别。

 

复次善男子譬如一色眼所见者则名为色耳所闻者则名为声鼻所嗅者则名为香舌所尝者则名为味身所觉者则名为触。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无二如来为欲化众生故种种分别。

 

善男子以是义故以八圣道分名道圣谛。善男子是四圣谛诸佛世尊次第说之以是因缘无量众生得度生死。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昔佛一时在恒河岸尸首林中尔时如来取小树叶告诸比丘我今手中所捉叶多一切因地草木叶多诸比丘言世尊一切因地草木叶多不可称计如来所捉少不足言。诸比丘我所觉了一切诸法如因大地生草木等为诸众生所宣说者如手中叶。世尊尔时说如是言。如来所了无量诸法若入四谛则为已说若不入者应有五谛。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所问则能利益安隐快乐无量众生。善男子如是诸法悉已摄在四圣谛中。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如是等法若在四谛如来何故唱言不说

佛言善男子虽复入中犹不名说。何以故善男子知四圣谛有二种智一者二者上。中者声闻缘觉智上者诸佛菩萨智。

 

善男子知诸阴苦名为中智分别诸阴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竟不说之。

 

善男子知诸入者名之为门亦名为苦是名中智分别诸入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诸界者名之为分亦名为性亦名为苦是名中智分别诸界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色坏相是名中智分别诸色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受觉相是名中智分别诸受有无量觉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想取相是名中智分别是想有无量取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行作相是名中智分别是行无量作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识分别相是名中智分别是识无量知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爱因缘能生五阴是名中智一人起爱无量无边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能知一切众生所起如是等爱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灭烦恼是名中智分别烦恼不可称计灭亦如是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是道相能离烦恼是名中智分别道相无量无边所离烦恼亦无量无边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知世谛者是名中智分别世谛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善男子一切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是第一义是名中智知第一义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说世谛第一义谛其义云何世尊第一义中有世谛不世谛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谛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

 

善男子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世尊若尔者则无二谛。佛言善男子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善男子若随言说则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善男子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是名世谛解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谛。

 

复次善男子或复有法有名有实或复有法有名无实。善男子有名无实者即是世谛有名有实者是第一义谛。善男子如我众生寿命知见养育丈夫作者受者热时之炎乾闼婆城龟毛兔角旋火之轮诸阴是名世谛苦集灭道名第一义谛。

 

善男子世法有五种一者名世二者句世三者缚世四者法世五者执著世。善男子云何名世男女车乘屋舍如是等物是名名世。云何句世四句一偈如是等偈是名句世。云何缚世卷合系结束缚合掌是名缚世。云何法世如鸣椎集僧严鼓诫兵吹贝知时是名法世。云何执著世如望远人有染衣者生想执著言是沙门非婆罗门见有结绳横佩身上便生念言是婆罗门非沙门也。是名执著世。善男子如是名为五种世法。善男子若有众生于如是等五种世法心无颠倒如实而知是名第一义谛。

 

复次善男子若烧若割若死若坏是名世谛无烧无割无死无坏是名第一义谛。

 

复次善男子有八苦相名为世谛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爱别离无怨憎会无求不得无五盛阴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譬如一人多有所能若其走时则名走者若收刈时复名刈者或作饮食名作食者若治材木则名工匠锻金银时言金银师。如是一人有多名字法亦如是其实是一而有多名。依因父母和合而生名为世谛十二因缘和合生者名第一义谛。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实谛其义云何佛言善男子言实谛者名曰真法。善男子若法非真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无颠倒无颠倒者乃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无有虚妄若有虚妄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名曰大乘非大乘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是佛所说非魔所说。若是魔说非佛说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善男子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是则名为实谛之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真实为实谛者真实之法即是如来虚空佛性。若如是者如来虚空及与佛性无有差别。

 

佛告文殊师利有苦有谛有实有集有谛有实有灭有谛有实有道有谛有实。善男子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空非苦非谛是实佛性非苦非谛是实。文殊师利所言苦者为无常相是可断相是为实谛。如来之性非苦非无常非可断相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

 

复次善男子所言集者能令五阴和合而生亦名为苦亦名无常是可断相是为实谛。善男子如来非是集性非是阴因非可断相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

 

善男子所言灭者名烦恼灭亦常无常。二乘所得名曰无常诸佛所得是则名常亦名证法是为实谛。善男子如来之性不名为灭能灭烦恼非常无常不名证知常住无变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

 

善男子道者能断烦恼亦常无常是可修法是名实谛。如来非道能断烦恼非常无常非可修法常住不变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

 

复次善男子言真实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真实真实者即是虚空虚空者即是真实真实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真实。

 

文殊师利有苦有苦因有苦尽有苦对。如来非苦乃至非对是故为实不名为谛。虚空佛性亦复如是。苦者有为有漏无乐如来非有为非有漏湛然安乐是实非谛。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不颠倒者名为实谛。若尔者四谛之中有四倒不如其有者云何说言无有颠倒名为实谛一切颠倒不名为实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颠倒皆入苦谛。如诸众生有颠倒心名为颠倒。善男子譬如有人不受父母尊长教勅虽受不能随顺修行如是人等名为颠倒。如是颠倒非不是苦即是苦也。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不虚妄者即是实谛。若尔者当知虚妄则非实谛。

佛言善男子一切虚妄皆入苦谛。如有众生欺诳于他以是因缘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是等法名为虚妄如是虚妄非不是苦即是苦也。声闻缘觉诸佛世尊远离不行故名虚妄。如是虚妄诸佛二乘所断除故故名实谛。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大乘是实谛者当知声闻辟支佛乘则为不实。佛言文殊师利彼二乘者亦实不实。声闻缘觉断诸烦恼则名为实无常不住是变易法名为不实。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若佛所说名为实者当知魔说则为不实。世尊如魔所说圣谛摄不佛言文殊师利魔所说者二谛所摄所谓苦集。凡是一切非法非律不能令人而得利益终日宣说亦无有人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名虚妄。如是虚妄名为魔说。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一道清净无有二者。诸外道等亦复说言我有一道清净无二。若言一道是实谛者与彼外道有何差别若无差别不应说言一道清净。

 

佛言善男子诸外道等有苦集谛无灭道谛。于非灭中而生灭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而生果想于非因中而生因想。以是义故彼无一道清净无二。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有常有我有乐有净是实义者诸外道等应有实谛佛法中无。何以故诸外道辈亦复说言诸行是常。云何是常可意不可意诸业报等受不失故。可意者名十善报不可意者十不善报。若言诸行悉皆无常而作业者于此已灭谁复于彼受果报乎以是义故诸行是常。杀生因缘故名为常。世尊若言诸行悉无常者能杀可杀二俱无常。若无常者谁于地狱而受罪报若言定有地狱受报者当知诸行实非无常。世尊系心专念亦名为常所谓十年所念乃至百年亦不忘失是故为常。若无常者本所见事谁忆谁念以是因缘一切诸行非无常也。世尊一切忆想亦名为常有人先见他人手足头项等相后时若见便还识之。若无常者本相应灭。世尊诸所作业以久修习若从初学或经三年或经五年然后善知故名为常。世尊算数之法从一至二从二至三乃至百千。若无常者初一应灭初一若灭谁复至二如是常一终无有二以一不灭故得至二乃至百千是故为常。世尊如读诵法诵一阿含至二阿含乃至三四阿含如其无常所可读诵终不至四以是读诵增长因缘故名为常。世尊瓶衣车乘如人负债大地形相山河树林药木草叶众生治病皆悉是常亦复如是。世尊一切外道皆作是说诸行是常。若是常者即是实谛。

 

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乐。云何知耶受者定得可意报故。世尊凡受乐者必定得之所谓大梵天王大自在天释提桓因毗纽天及诸人天以是义故名定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乐能令众生生求望故饥者求食渴者求饮寒者求温热者求凉极者求息病者求差欲者求色。若无乐者彼何缘求以有求者故知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作是言施能得乐。世间之人好施沙门诸婆罗门贫穷困苦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象马车乘末香涂香众华屋宅依止灯明作如是等种种惠施为我后世受可意报。是故当知决定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作是言以因缘故当知有乐。所谓受乐者有因缘故名为乐触。若无乐者何得因缘如无兔角则无因缘。有乐因缘则知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作是言上中下故当知有乐。下受乐者释提桓因中受乐者大梵天王上受乐者大自在天。以有如是上中下故当知有乐。

 

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净。何以故若无净者不应起欲若起欲者当知有净。又复说言珍宝琉璃玻瓈砗磲玛瑙珊瑚真珠璧玉珂贝流泉浴池饮食衣服华香末香涂香灯烛之明如是等物悉是净法。

 

复次有净谓五阴者即是净器盛诸净物所谓人诸仙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以是义故名之为净。

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我有所睹见能造作故。譬如有人入陶师家虽复不见陶师之身以见轮绳定知其家必是陶师我亦如是眼见色已必知有我。若无我者谁能见色闻声乃至触法亦复如是。复次有我云何得知因相故知。何等为相喘息视眴寿命役心受诸苦乐贪求瞋恚如是等法悉是我相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能别味故。有人食果见已知味是故当知必定有我。

 

复次有我云何知耶执作业故。执镰能刈执斧能斫执瓶盛水执车能御如是等事我执能作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即于生时欲得乳哺乘宿习故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和合利益他众生故。譬如瓶衣车乘田宅山林树木象马牛羊如是等物若和合者则有利益此内五阴亦复如是眼等诸根有和合故则利益我是故当知必定有我。

 

复次有我云何知耶有遮法故。如有物故则有遮碍物若无者则无有遮。若有遮者则知有我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伴非伴故。亲与非亲非是伴侣正法邪法亦非伴侣智与非智亦非伴侣沙门非沙门婆罗门非婆罗门子非子昼非昼夜非夜我非我如是等法为伴非伴是故当知必定有我。

 

世尊诸外道等种种说有常乐我净当知定有常乐我净。世尊以是义故诸外道等亦得说言我有真谛。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罗门有常有乐有净有我者是非沙门非婆罗门。何以故迷于生死离一切智大导师故。如是沙门婆罗门等沉没诸欲善法羸损故。是诸外道系在贪欲瞋恚痴狱堪忍爱乐故。是诸外道虽知业果自作自受而犹不能远离恶法。是诸外道非是正法正命自活。何以故无智慧火不能消故。是诸外道虽欲贪著上妙五欲贫于善法不勤修故。是诸外道虽欲往至正解脱中而持戒足不成就故。是诸外道虽欲求乐而不能求乐因缘故。是诸外道虽复憎恶一切诸苦然其所行未能远离诸苦因缘。是诸外道虽为四大毒蛇所缠犹行放逸不能谨慎。是诸外道无明所覆远离善友乐在三界无常炽然大火之中而不能出。是诸外道遇诸烦恼难愈之病而复不求大智良医。是诸外道方于未来当涉无边险远之路而不知以善法资粮而自庄严。是诸外道常为淫欲灾毒所害而反抱持五欲霜毒。是诸外道瞋恚炽盛而复反更亲近恶友。是诸外道常为无明之所覆蔽而反推求邪恶之法。是诸外道常为邪见之所诳惑而反于中生亲善想。是诸外道希食甘果而种苦子。是诸外道已处烦恼闇室之中而反远离大智炬明。是诸外道患烦恼渴而复反饮诸欲咸水。是诸外道漂没生死无边大河而复远离无上船师。是诸外道迷惑颠倒言诸行常诸行若常无有是处。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