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坎昆召开的第16次气候大会终于落下了帷幕,大会果如事前预估的那样,进展微不足道,最后还是在加时期间达成了两份不关痛痒的协议:即《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的缔约方承诺特设工作组并进一步沟通的协议;第二是设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但是对于第二期具体的减排量、资金援助、技术转让、森林保护等方面几乎就在原地打转。当然,这些还不算最重要的,最可怕的就是发达国家想抛开原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最基本的谈判基础,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由于发达国家在发展工业化阶段,向地球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温升高的“罪魁祸首”,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该由发达国家进行主要治理。所以在公约中,发达国家也充份承认并接受这一原则,所以此后才有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即发达国家将以量化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碳的控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存及发展的压力,暂时不纳入强制性量化的控制。这个公约也许是发展中国几百年来签订的最为公平的一个公约。但是我们要看到签订这个公约背景。那就是由于许多发达国家想不到,从而有了这个公约。
《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是1992年签订的。当时,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80%,所以发达国家也从没把发展中国家那一点污染放在眼里。再者,当时最活跃的欧盟一者因为自身石油资源储备的不足,二者也因为欧盟在节能减排放面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所以欧盟不遗余力的推销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观点。最后在欧盟做出较大的让步的情况下,也把日本和美国拉下了水。按道理,依美国的态度,如果不让我当大哥,我才不会陪你玩呢。欧盟算什么玩意,还不总被美国玩的团团转。可这一次,欧盟在对美国大幅度让步的基础下,而且当时美国刚好是民主党当政的情况下,勉强通过了这份让美国人一直不爽的公约。公约签订后,欧盟趁热打铁又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将各个发达国家第一期的排放以强制性约束的方式规定了下来。可是到了2001年布什总统上台。这个牛仔认为如果美国答应此前规定的排放量,势必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于是,山姆大叔也不在讲什么民主、人权了,干脆一句话,哥们不玩了,然后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当然,美国佬并不是傻子,由于在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方面并没有欧盟绝对的技术优势,而且美国无论从整体排放及人均排放都遥遥领先欧盟,如果继续跟着欧盟玩,那美国人再想过那种奢侈,毫无节制浪费的生活,恐怕将成为历史。再者,欧盟提倡节能减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盟的石油资源缺乏,可美国并不缺油,全球七大石油公司,美国就占了五个。而且那个时候,美国获取伊拉克石油资源也基本上成了铁板钉钉的事情,所以美国并不想控制他们的石油消费。其实美国佬知道,欧盟提出为了降低地球温度,所以才进行温室气体控制,估计打死美国佬也不想信。要是真为了控制气候变暖,你还有必要跑到非洲、南美洲去砍那些热带雨林吗?以美国佬那种精明,欧盟的那些小技俩还能玩下去,所以到了最后,只有不停的像美国佬让步,以换取美国佬的技持。
其实欧洲的小算盘也打的挺响的,欧洲拥有全球最强的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制造,而且欧洲也缺能源,所以欧洲这些国家想着办法能省就省了。可是欧洲心理总有点不爽,温室气体排放多了,对地球肯定没有好处,欧洲可以自己的减排,可是欧洲一家控制有个屁用,由于地球是公共资源,你不排,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继续大量排放,仍然把这个地球搞得乱七八糟。如同小区里的公共卫生,你不仍垃圾但别人扔,仍然搞得这个小区脏乱不堪。所以欧洲就开始想出了这个《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并推出了《京都议定书》。而且欧洲为了表示诚意,对自己规定了较为苛刻的排放目标,同时提出,如果他们达不到目标,将购买其他国家的排放权来完成即定目标。其实这个想法也不错的,如果让大家都规定强制排放标准,届时你达不到,那只有买我的设备及技术了,到时候我一定把我买排放指标的钱翻倍的赚回来。可是欧洲也明白,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吧。同时欧洲也考虑,我先设立碳交易市场,然后买你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反正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本身也不算多,而且我现在买也不会太贵,到时候要求你发展中国也进行强制排放的时候我还可以卖出去,所以也并不吃亏。最重要的是我欧洲先用欧元交易,到时候欧元必定会成为交易的主要货币,届时取代美元在全球的支配性地位也不得而知。
但是欧洲有几个问题没到,使得现在的气候控制成了烫手的山芋。首先,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发展的速度太快,而且二氧化碳的排放超过了欧洲的想像,像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的碳排量成倍的上升,而且当时由于欧洲同意这些国家不用进行强制性控制,所以这些国家成了最大的碳排放出卖方,这个时候如果再继续按当时的规定,估计欧洲要花得钱远远超出了他们设计的范围;第二,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想通过全球的压力,让美国也承担购买二氧化碳,可是美国佬就是死乞白赖的不同意,虽然欧洲让利给美国,可美国人还是不同意,最后没办法,欧洲设计的制度反而让欧洲成了最大花钱的主;第三个没想到就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本来欧洲设想的蛮好,只要美国同意,其他国家要是不同意,就要承担破坏地球的罪名,同时欧洲也联系了许多即将被淹没的小岛国家联合施压,估计没几个国家会原意成为地球的罪人。但是由于美国的反水,使得这些国家也乐意跟着美国屁股后面唧唧歪歪了。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欧洲过于的看高那些小岛国家,他们以为通过这些国家的苦诉,国际社会一定会同情他们的遭遇,气候控制这个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可是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出了问题。
首先是发展中国虽然正在进行工业化,但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得发展中国都明白这种发展模式根本不可能持续,所以即然你欧洲要求节能减排,那我刚好借这个顺风要求你欧洲进行资金补偿和技术转让,同时如果借这个机会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一件好事。再者,发展中国由于近几年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排放量,而你欧洲不是说要买排放权吗,那我就卖给你,还可以再赚一笔,发展中国家何乐而不为呢?第三,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改善国内的高污染环境,必竟污染多了带来的自然灾难也多,所以如果能牺牲一点发展速度,却能带动环境的改善,这些,发展中国家也认了。最后发展中国家能源的溃乏,已经没有能力再在国际市场上买到廉价的能源,这不改也不行啊。所以发展中国到时很乐意进行节能减排。而且因为发展中国家本身没有强制性的控制指标,只要做做样子,怎么也不吃亏。
可是美国人不愿意干,因为美国人认为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美国都是碳排放大国,如果按照欧洲的设计,必然要求美国人减少能源的消耗,对于已经过惯了那种大手大脚消费的美国人来说,那很难接受。先不说能不能在参众两院通过,就是美国总统也要考虑选民手中的选票,所以想通过给美国总统一张诺贝尔奖的门票把总统拉上船,这个彩头也太小了。第二美国也感觉到,如果踏上欧洲这条路,那么以后购买碳排放权肯定要花不少银子,对于认钱不认爹娘的美国人来说,这简直被割肉还心痛。第三,如果碳经济真的按欧洲设计的发展,那么欧元将及有可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这对于美国来说,巨额的美元发行利润将成为水中花,这种事情,美国怎么会同意它发生呢。第四,美国拥有巨大的石油霸权,如果大家都减少能源的消耗,美国那几大石油公司还不把总统给吃掉,因为这等于砍掉了美国在全球的石油布局。这个亏太大了,所以无论欧洲给美国人怎么许诺,那头驴(民主党)还跟着那把草走几步,可是大象(共和党)呢,根本就看不上拿几把草,那些可连塞牙缝都不够呢。
而对于像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资源型国家,如果跟着欧洲这条路走,也是没太大的好处。这些国家首先都是人均碳排放较高的国家,像澳大利亚,人均碳排放全球第一,加拿大好像是全球第三,比美国似乎少一点吧!(不好意思,资料不在手边,没时间去查),如果这些国家要控制碳排放,对经济的影响太大。第二这些国家都是资源型国家,如果全球对温室气体进行控制,那必然会影响全球工业的产出,这对于资源供给在全国经济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来说,如果全球资源需求减少,你说这日子还能过吗?第三是这些国家并不是什么技术国家,所以在节能减排的设备及技术方面都没有什么工业,所以并不能像欧洲那样赚到什么钱,所以这些国家集本反对也就不足为怪了。
日本是这次坎昆会议最奇怪的一个国家,按道理《京都议定书》是在日本签订的,而且日本是岛国,本身节能减排技术又发达,而且本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又欠缺,按道理不应该反对,但这次坎昆会议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日本,日本提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都不承诺,我何必要承诺呢。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日本从《京都议定书》的催生者到现在变成终止者,缘于日本的政治及地缘。日本的钢铁、水泥及工业制造等行业在日本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中国这些发展中国为不进行减排,这对日本来说将降低他们的竞争力。所以和中国较劲也是日本一个考虑。第二就是近几年日本的经济一直发展缓慢,如果再进行节能减排,必将拖累日本的经济,特别是中国近几年的发展,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再做雷锋。第三,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赞助户,可日本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所以日本怕再一次成为冤大头,所以就考虑我不跟你们玩了。第四会不会日本和美国合演的又簧,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日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拍胸膛了。
看懂了这些就明白为什么这次坎昆会议为什么大家都不报太大的希望。而且如此多的矛盾欧洲并没有事前处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在国际秩序的设计及经济体系的设计方面远远不能取代美国,原来自已精心设计的低碳体系反而变得为她为做嫁衣裳,所以这次坎昆会议,只听到发展中国家狂喊一定要坚持,而欧洲反而熄了火,这可真让欧洲这些小帅哥们窝火。这就叫一步不慎,满盘皆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以欧洲现在的力量,想甩开美国来主导世界经济格局,显得也太嫩了点。
当然,根据我的判断,如果再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模式走下去,估计难度太大,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做出巨大的让步,想让那些国际上的老油条继续执行原来答成的协议,难度有点太大,所以此后就算南非再一次召开气候大会,估计进展也不会太大,因为各主要集团对原来的协议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有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这些国家才是最大的拥护者,但如果想通过这几个国家的努力使得此前的协议继续执行,估计难度太大。
当然,气候控制也并非一定要通过强制减排(当然,这是最好的方法,只不过让发达国家受损太大,估计难度有点大而已),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最后一步就是通过市场来控制。我想欧洲也好,美国也好,估计早就开始研究碳关税和碳标准了,他们也许将通过对所出口的产品进行碳含量的控制,倒逼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减排,虽然这个方案对发达国家是最有利的,但对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却略显慢了点。届时,如果发展中国不让步,或者协议没法达成,到了最后,市场也许将成为唯一可行的手段!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