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传统当噱头
已有 255 次阅读 2010-10-05 14:35
远在他乡的你是否有过给自己父母写信的经历呢?
近日在北大校园掀起了一场“手书中秋家信”的热潮,短短几天,该校团委就收集到了二百多封字体或娟秀、或刚劲、或稚嫩的手写家书。其中有超过一半是今年刚走进校园的新生写的。校团委并称“手写家书只是个开始,北大团委计划今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倡导同学们用传统方式过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此事,笔者认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日益没落并渐渐有淡出国人视野趋势的时刻,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提醒大众谨记自己的传统本是无可厚非的,甚至颇有值得赞扬的地方。但是北大通过这种“手写中秋家信”的方式真的就是、就能传承中国文化传统吗?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首先就家信这一性质而言,家信应该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和父母沟通的一种桥梁。所以这家信首先最不能杂的就是一种功利的思想,而北大的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已经把你写不写家信放到了一种很功利的地位,至少从表面看来如果你不写家信至少代表了你在一定程度上不爱你的父母。另外就家信的功能来看,写家信肯定是要本人和父母有一定距离一定的时间才有写的价值,如果你远在他乡多年而未归,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这样的家信不用修饰,已经可以让人潸然泪下。可是在这次浪潮中可以看到参加的大部分都是新生,离家还没几天呢!我想他们更多的是把这种活动作为一种好玩的事,或者说只是一种炫耀,这能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吗?
再有,就现代科技而言,如果你不是生在深山陋巷,那么一周三两个电话,甚至如果你生在普通小城镇,你的父母又收入又还都过得去,那么不用一周,通过网络视频,彼此天天都可以见到。而且这种情况在今天已经绝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那么此时的“手写家信”除了污染环境还有它原本应有的功能吗?是不是已经沦为了一种秀、一种噱头呢?随着老一代父母的渐趋渐远,传统的手写家信已经逐渐不能够适应当今的生活的要求这是毫无疑问的。
最后,低碳生活已经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低碳自然意味着节能减排。不妨设想一下,假入手写家信这种传统真的成为了全民的生活方式,那么每年又不知道要有多少树木森林遭殃呢?如此想来,现代的高科技为什么就不能代替“手写家信”这种方式呢?为什么我们有些传统文化就不能与时俱进呢?如果只是把传统当成不可更改的东西,那弘扬传统又有什么意义呢?
书,畅销不一定就代表质量高,但愿北大校团委也不会只把参加人数的多少作为其衡量活动质量高低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也希望再次举行传承文化的活动之时,他们要考虑的周到些,莫把弘扬传统变成破坏环境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